电子期刊
Electronic Periodicals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子期刊 > 正文
台湾鲈鳗及黑鳗养殖产业现况
来源: 期刊 期数:第202108期

台湾鲈鳗及黑鳗养殖产业现况

黄振庭  刘秉忠  张铭训  袁书涵  缪峡

台湾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学系

壹、台湾鳗鱼养殖产业过去与现在

鳗鲡属物种(Anguilla spp.)在台湾、中国大陆、日本及韩国具有重要商业价值,以日本为主要消费国,日本人认为吃鳗鱼可补充精力及体力,可消除夏季因炎热所造成的不适,因此,每年夏季鳗鱼节是鳗鱼消费高峰期。台湾于1923年开始从事日本鳗鱼(A. japonica)养殖相关研究,经水产试验所确立产业发展可行性后,日本鳗养殖产业从此在台湾揭开序幕。在产、官、学、研各界努力下,台湾日本鳗养殖技术及捞捕渔法不断提升,至1990年已成为全球最大鳗鱼生产地区,产量最高达5.5816万吨,产值新台币123.6亿元,为日本鳗鱼市场最大供应者,在日本市场占有率曾高达5成以上。

鳗鱼人工繁殖虽已成功,但尚且无法商业化,鳗鱼养殖所需鳗苗依然仰赖天然捞捕,近年来因过度捕捞、栖息地破坏、海洋污染、疾病和气候变迁等众多因素,导致野生鳗鱼及鳗苗资源量锐减。台湾地区日本鳗苗捕获量曾于1990年达到40吨,2013年鳗苗捕获量已锐减为1.9吨,虽然2014年短暂回升至12.5吨,然而2015年又再度下滑至2.8吨,2016年甚至仅余1.8吨,日本鳗苗天然资源量与过去相比已大幅减少。鳗苗资源量下滑对产业的影响直接反映在价格变化上,2013年日本鳗苗曾飙升至每尾价格125元,相较于2000年每尾9.3元,苗价已非传统养鳗业者可负担的价格,养殖业者鳗鱼生产成本大幅提高,成鳗销售价格顺势上涨,2013年日本鳗活鳗池边平均交易价格达到每公斤1121元,消费市场交易价已非一般消费者所能接受。

鉴于日本鳗苗资源量锐减,加上欧洲鳗(A. anguilla)于2007年已列入濒临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CITES)附录二中,欧盟于2010年明令禁止所有会员国出口鳗鱼。2014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组织(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将日本鳗与美洲鳗列入红皮书中的濒危物种,属三个濒危级别中的第二等级“不久的将来野生濒危机率很高的物种”;2015年美洲鳗鳗苗产量大量下降,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Wildlife Conservation Society)已要求在2016年CITES会议上提案;虽然日本鳗暂时不会在2016年提案,但欧盟提出应积极调查与评估现有鳗鲡属的资源量与贸易现况的要求,作为下届(2019年)提案与否的参考。所以,鳗鱼资源若无法有效改善,将对各国鳗鱼产业造成冲击,并产生贸易上的限制。为弥补日本鳗及欧洲鳗养殖产业上的缺口,以及预防未来贸易受限,各国相继投入其它鳗养殖,其中包括传统鳗鱼养殖生产国,养殖种类有印度尼西亚短鳍鳗(双色鳗;A. bicolor bicolor)、太平洋双色鳗(A. bicolor pacifica)及鲈鳗(A. marmorata),尤其以印度尼西亚短鳍鳗、太平洋双色鳗在国际间接受度最高。然而,根据各国海关统计,加拿大、多米尼加共和国、马达加斯加、泰国、印度尼西亚及越南亦成为其它鳗的鳗苗来源国,随着捕捞量越来越高,部分国家为保育鳗苗资源,明订出口条例,例如2012年菲律宾渔业与水资源局订定禁止出口小于15厘米的鳗鱼,印度尼西亚则限制150克以下不得出口。为因应国际鳗苗资源量降低及永续经营,日本于2012年9月起邀请日本鳗主要养殖国家召开“国际性鳗鱼资源养护管理非正式会议”,韩国及菲律宾亦于2013年9月召开的第4次会议开始加入。2014年9月16日于日本东京举行的第七次会议,包括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及台湾等4个经济体出席,本次会议中各与会经济体达成共识,提出联合声明,限制野生捕捞的鳗线及鳗苗初次放养量,在2014-2015年放养季节(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日本鳗苗初次放养量将不能超过2013年至2014年放养季节(2013年11月1日至2014年10月31日)的80%;异种鳗苗初次放养量不超过近三年的平均放养量。为配合国际协议,台湾“渔业署”公告于2014年至2015年日本鳗苗与异种鳗苗放养量上限皆为10吨,以共同维护亚洲鳗苗资源量。尔后每年召开会议共同商讨鳗鱼资源保育及管理工作,至2016年9月已召开9次会议。

台湾为了因应日本鳗养殖产业缺口,许多养殖业者陆续投入其它鳗鱼种类的养殖生产。台湾外海可捕获的鳗种除了日本鳗之外,尚有鲈鳗(A. marmorata)、太平洋双色鳗(A. bicolor pacifica)、西里伯斯鳗(A. celebesensis)及吕宋鳗(A. luzonensis)等四种,其中以鲈鳗最常见。台湾于1989年曾经因过度捕捞、洄游路径受阻、鳗苗不当丢弃等原因,将鲈鳗列入保育动物名录。尔后各县市致力鲈鳗保育工作的成效,经科学评估,台湾本土鲈鳗资源量已有恢复情况,且鲈鳗并非台湾的特有种,菲律宾及其它国家也可发现鲈鳗踪迹,因此,在众多科学证据支持下,“农委会”于2009年解除鲈鳗禁补令,鲈鳗可在台湾合法进行养殖及贩卖,连带异种鳗[美洲鳗(A. rostrata)、澳洲宽鳍鳗(A. reinhardtii)、鲈鳗(A. marmorata)、太平洋双色鳗(A. bicolor pacifica)、印度尼西亚短鳍鳗(双色鳗;A. bicolor bicolor)、莫桑比克鳗(A. mossambica)等]养殖风潮也逐渐兴起,期能成为替代日本鳗的新兴养殖物种。

台湾异种鳗养殖地区多分布于中、南及东部地区,以屏东为最主要的养殖地区(图1-4);在异种鳗品项中,以鲈鳗和黑鳗(太平洋双色鳗及印度尼西亚短鳍鳗)为台湾主要放养品种(图5)。根据“渔业署”放养量统计显示,2015年台湾鲈鳗与其它鳗养殖户数合计99户,其中鲈鳗养殖业者为91户,养殖面积合计45.3公顷;其它鳗养殖业者为8户,养殖面积共计4.9公顷。鲈鳗与黑鳗皆属热带性鳗种,成长条件需较高温,因此,大多数业者选择在南部地区从事养殖。由于鲈鳗及黑鳗的鳗苗尚无法人工繁殖,仍需仰赖天然捞捕,台湾本地虽可捕捞到鲈鳗与黑鳗鳗苗,但捕捞量不足以提供岛内养殖所需,必需仰赖岛外进口。鲈鳗养殖所需鳗苗来源包括本地捞捕及菲律宾进口;从事黑鳗养殖业者以进口菲律宾鳗苗较多,少数业者则由印度尼西亚进口鳗苗进行养殖。鳗苗销售价格,根据2015年台湾鲈鳗与黑鳗苗价参考数据,5000~7000尾/公斤规格的鳗苗价格为1.5~2.0元/尾,500尾/公斤规格的鳗苗价格为17元,4尾/公斤以内的每台斤420元,规格越大价格越高。鲈鳗从鳗线(5000~7000尾/公斤)养殖至上市规格(3台斤/尾以上)平均需3年以上时间,而黑鳗从鳗线(5000~7000尾/公斤)养殖至上市规格(2~5尾/公斤)平均需1年左右。台湾鲈鳗与黑鳗养殖可分为两种经营策略,即“分级分工养殖”和“分级分段养殖”,“分级分工养殖”系养殖过程区分为成鱼苗培育、中间育成及成鱼养成等不同阶段,各由不同业者所经营;“分级分段养殖”则由育苗至养成的各阶段均为同一业者所经营。目前台湾鲈鳗与黑鳗养殖业者主要以“分级分段养殖”经营方式为主,少部分业者为缩短养殖周期及提升鱼苗活存率而选择以放养幼鳗进行养殖生产(图6)。虽然台湾养鳗业者拥有数十年日本鳗养殖经验,但品种不同在养殖过程中,其生产与经营管理方式却有着极大差异,目前岛内鲈鳗与黑鳗养殖生产与管理技术尚处开发阶段,相关养殖经验与知识略显不足。

台湾日本鳗养殖历经数十年发展,在养殖技术、运销管理及销售通路结构上,都奠定良好基础。1990年代在面临大陆鳗鱼产业竞争下,台湾鳗鱼产业仍长期维持获利,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相关行为者的互动与岛内外的政经环境变化是鳗鱼产业发展的机会与限制,而业者则是产业发展方向的主导者。近年来日本鳗苗资源量下降,鳗苗价格趋升,因而衍生出日本鳗的替代商品,经过多年的消费市场测试,黑鳗(短鳍鳗)已逐渐被消费者接受,日本甚至将2013年订为“异种鳗养殖元年”,证实黑鳗养殖产业具有发展的潜能。然而,异种鳗养殖产业正处于产业生命周期初期,除了生产技术与经营管理尚未健全外,产销通路市场亦尚未完全打开,许多养殖业者缺乏信息来源,无法得知确切的产业现况、销售信息及渔政相关法规等。因此,为了解鲈鳗与黑鳗养殖产业发展,本文针对养殖生物及经济层面进行产业分析,提供产、官、学面对台湾鲈鳗与黑鳗养殖产业发展参考。

 QQ图片20210929154329.png

图1  屏东地区鲈鳗及黑鳗鳗苗育成养殖

QQ图片20210929154415.png 

图2  彰化及云林地区黑鳗及鲈鳗养殖(室内池及室外池)

 QQ图片20210929154755.png

图3  花莲地区鲈鳗鳗苗育成养殖(室内池及室外池)

 QQ图片20210929154913.png

图4  屏东地区鲈鳗及黑鳗养殖

QQ图片20210929155158.png 

图5  台湾养殖鲈鳗及黑鳗

 QQ图片20210929155706.png

图6  台湾异种鳗养殖产业结构图

 

贰、台湾鲈鳗及黑鳗养殖的生产经济

养殖渔业在放养初期鱼苗规格的差异往往会影响养殖周期及活存率,最后则表现在收成后的获利,所以产业经营绩效会因养殖经营型态差异而影响产业获利。为探讨台湾鲈鳗与黑鳗养殖不同养殖策略经营绩效上的差异,笔者于2014-2015年间,针对该产业进行生产经济及运销经济调查,调查结果根据生物性及经济性资料,依物种别及放养规格别,将台湾鲈鳗与黑鳗养殖产业区分为鲈鳗鳗线、鲈鳗幼鳗、黑鳗鳗线及黑鳗幼鳗等四种不同养殖经营策略,分析影响异种鳗养殖投入及产出的关键因素。

一、养殖生产流程生物性变量基础数据

(一)鲈鳗养殖

台湾鲈鳗养殖产业,整体而言养殖密度平均每分地(1分地=0.097公顷或969.92平方米)放养1.4641万尾。初期放养鳗线规格养殖方式,平均每分地放养1.8463万尾;初期放养幼鳗策略业者,放养密度平均每分地投入4024尾。从放养初期至上市规格的活存率,整体平均活存率33.9%,若根据放养幼鳗或鳗线来区分,以经营幼鳗养殖型态活存率较高,平均63.3%;而采用分级分段(鳗线养至上市规格)养殖型态,平均活存率23.3%。养殖周期方面,整体鲈鳗养殖平均约需34.4个月才能养至3台斤上市规格,经营鳗线养殖型态业者所需养殖时间较久,平均37.0个月;经营幼鳗养殖型态业者所需时间较短,平均27.3个月(表1及表2)。

表1  2013年台湾鲈鳗及黑鳗养殖统计资料

QQ图片20210929164956.png

表2  台湾鲈鳗与黑鳗养殖多变量变方分析

 QQ图片20210929160243.png

(二)黑鳗养殖

台湾黑鳗养殖平均放养密度1.4959万尾/分地、活存率45.4%、养殖周期12.2个月可达上市规格2~5尾/公斤。根据初期放养规格区分,放养鳗线平均每分地放养1.8962万尾、活存率36.8%、养殖周期13.8月;初期放养幼鳗养殖型态,平均每分地放养4552尾、活存率较高,平均为68.0%、养殖周期可缩短至8.0个月左右(表1及表2)。

二、鲈鳗及黑鳗养殖过程的生产成本投入

台湾鲈鳗及黑鳗养殖过程成本投入部分,笔者根据调查期间养殖业者提供的各项成本投入(鱼苗、饲料、人事、水电及其它成本等)数据,区分为“单位成本投入密度(元/分地)”及“单位生产成本投入(元/公斤)”两大类,分析鲈鳗及黑鳗于一养殖周期的总成本及各项成本支出。

(一)单位成本投入密度分析

1、鲈鳗养殖

台湾整体鲈鳗养殖总成本平均每分地需投入140.5249万元,各项成本投入平均及所占比例分别为,鱼苗成本9.3959万元/分地(6.69%)、饲料成本111.3679万元/分地(79.25%)、水电成本6.8225万元/分地(4.86%)、人事成本12.1384万元/分地(8.64%)及其它成本0.8002万元/分地(0.57%)(表3及表4)。

表3  2013年台湾鲈鳗及黑鳗养殖单位成本投入密度统计数据

QQ图片20210929165123.png


表4  台湾鲈鳗与黑鳗养殖单位成本投入密度的多变量变方分析

QQ图片20210929160430.png

不同养殖经营策略,初期投入鳗线养殖所需成本投入较高,总成本平均每分地需157.9336万元,以饲料成本投入较高,平均每分地投入130.5376万元(82.65%),其次为人事成本13.8136万元/分地、水电成本7.4085万元/分地、鱼苗成本5.3167万元/分地及其它成本8572元/分地;经营幼鳗养殖型态所需总成本投入较低,平均每分地需投入92.1674万元,各项成本投入由高至低依序为饲料成本58.1189万元/分地(63.06%)、鱼苗成本20.7269万元/分地、人事成本7.4852万元/分地、水电成本5.1947万元/分地及其它成本0.6417万元/分地(表3及表4)。

2、黑鳗养殖

黑鳗养殖总成本平均每分地需投入40.4111万元,各项成本平均投入分别为鱼苗成本10.1697万元/分地(25.17%)、饲料成本23.8663万元/分地(59.06%)、水电成本2.3713万元/分地(5.87%)、人事成本3.418万元/分地(8.46%)及其它成本5858元/分地(1.45%)(表3及表4)。

黑鳗养殖业者中,从事鳗线养殖型态所需成本投入较高,总成本平均每分地需投入42.3822万元,以饲料成本投入较高,平均每分地投入28.3474万元(66.89%),其次为鱼苗成本6.8064万元/分地、人事成本3.9239万元/分地、水电成本2.6746万元/分地及其它成本0.6299万元/分地;经营幼鳗养殖型态所需总成本投入较低,平均每分地需投入35.2864万元,各项成本投入依序为鱼苗成本18.9143万元/分地(53.60%)、饲料成本12.2154万元/分地、水电成本1.5829万元/分地、人事成本2.1027万元/分地及其它成本0.4712万元/分地(表3及表4)。

(二)单位生产成本投入(元/公斤)

1、鲈鳗养殖

台湾整体鲈鳗养殖,平均生产每公斤需总成本218.2元,各项成本投入平均分别为鱼苗成本17.0元/公斤(7.77%)、饲料成本158.0元/公斤(72.39%)、水电成本14.2元/公斤(6.53%)、人事成本27.0元/公斤(12.39%)及其它成本2.0元/公斤(0.92%)(表5及表6)。

表5  2013年台湾鲈鳗及黑鳗养殖单位生产成本投入统计数据

QQ图片20210929165217.png 

表6  台湾鲈鳗与黑鳗养殖单位生产成本投入的多变量变方分析

QQ图片20210929160606.png 

不同养殖策略,经营鳗线养殖型态所需成本较高,生产每公斤需投入总成本平均为220.5元,以饲料成本投入较高,生产每公斤平均需投入166.5元(75.52%)饲料费用,其次为人事成本29.3元/公斤、水电成本15.0元/公斤、鱼苗成本7.6元/公斤及其它成本2.1元/公斤;经营幼鳗养殖型态,生产一公斤需投入总成本211.9元/公斤,各项成本投入由高到低依序为饲料成本134.2元/公斤(63.36%)、鱼苗成本43.0元/公斤、人事成本20.7元/公斤、水电成本12.0元/公斤及其它成本1.8元/公斤(表5及表6)。

黑鳗养殖生产每公斤所需总成本平均为296.1元,各项成本投入平均分别为鱼苗成本82.0元/公斤(27.69%)、饲料成本152.9元/公斤(51.63%)、水电成本19.7元/公斤(6.66%)、人事成本35.1元/公斤(11.86%)及其它成本6.4元/公斤(2.16%)(表5及表6)。

黑鳗养殖以从事幼鳗养殖型态生产,每公斤所需成本投入较高,平均每公斤需投入376.2元,养殖过程以鱼苗为最主要支出,平均需投入187.1元/公斤(49.74%),其次为饲料成本134.9元/公斤、人事成本29.6元/公斤、水电成本17.6元/公斤及其它成本7.0元/公斤;经营鳗线养殖型态,生产每公斤所需总成本平均为265.3元,其各项成本投入由高到低平均分别为饲料成本159.8元/公斤(60.23%)、鱼苗成本41.6元/公斤、人事成本37.3元/公斤、水电成本20.5元/公斤及其它成本6.1元/公斤(表5及表6)。

综合上述数据,从事鲈鳗鳗线养殖型态业者,养殖收获规格为3台斤/尾以上,需3年以上时间方能收成,长时间养殖周期,容易受到人为不当管理及养殖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相对需承担较高养殖风险及生产成本,因此,放养鲈鳗鳗线的经营方式,鱼苗活存率低,从鱼苗放养至收成的养殖周期生产成本投入最高,其中以饲料成本所占比例最大。台湾目前放养鲈鳗鳗线养殖至收成,平均活存率约2成,活存率低与鳗线阶段养殖至幼鳗阶段疾病爆发率高有关,所以,在放养初期鳗鱼死亡率偏高,且需要三年养殖时间,期间天然灾害及人为因素等均会影响最后收成结果。鲈鳗幼鳗养殖型态业者,因放养幼鳗规格(500尾/公斤)明显大于鳗线(5000尾/公斤),可避开鳗线阶段培养至幼鳗阶段因疾病因素所导致的高死亡率,因此,幼鳗养至收成,活存率提升至63.3%,养殖周期也缩短至2年左右,但由于幼鳗阶段鳗苗销售价格较高,从事鲈鳗幼鳗养殖型态业者在初期需投入较多成本来购买幼鳗。

相较之下,黑鳗鳗线养殖型态业者从鳗线养殖至收获规格2~5尾/公斤仅需1年左右时间,活存率略高于鲈鳗养殖。台湾目前许多黑鳗养殖业者均有日本鳗养殖经验,使其具有较佳黑鳗养殖育成率,但相较于日本鳗养殖平均八成以上活存率,黑鳗养殖活存率依然偏低。此外,台湾黑鳗养殖由于本地太平洋双色鳗鳗苗捞捕量不多,因此,黑鳗鳗苗来源主要为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进口,由于当地鳗苗收购业者参差不齐,且黑鳗苗在当地捞捕、暂养、不当包装及长途运送,往往导致进口后放养初期鳗苗死亡率偏高。在每公斤生产成本方面,黑鳗生产成本略高于鲈鳗养殖,其中以放养黑鳗幼鳗生产成本最高,主要原因为放养规格及收成规格不同所致,黑鳗主要收成规格为2~5尾/公斤,因此,每公斤鳗苗成本明显高于鲈鳗,在成本比例结构上,鲈鳗鱼苗成本约占7.8%(17元/公斤)、黑鳗则占27.7%(82.0元/公斤),显示放养规格及活存率,最终均影响养殖业者的生产成本投入。

三、鲈鳗及黑鳗养殖的收益分析

养殖渔业获利能力主要源自市场供需、销售单价及业者产能,本文藉由问卷访查资料,估计养殖业者每分地的总收益、净收益及益本比,分析台湾鲈鳗及黑鳗养殖产业的经营效益,作为该产业经济可行性的参考。

(一)鲈鳗养殖

台湾整体鲈鳗养殖获利能力分析,平均每分地总收益294.171万元,每分地净收益平均153.6461万元,益本比平均为1.97,即每投入1元成本可收入1.97元。不同经营策略中,经营鲈鳗鳗线养殖型态每分地总收益平均325.1993万元,平均净收益167.2656万元/分地,益本比平均则为1.93;经营幼鳗养殖型态平均总收益207.9814万元/分地,平均每分地净收益115.8140万元/分地,益本比表现则略高于鳗线养殖型态,平均益本比为2.08(表7及表8)。

表7    2013年台湾鲈鳗及黑鳗养殖收益统计资料

QQ图片20210929170300.png


表8    台湾鲈鳗与黑鳗养殖获利变量的多变量变方分析 

QQ图片20210929170136.png


(二)黑鳗养殖

黑鳗养殖经营效益分析,平均每分地总收益66.2827万元,不同养殖型态类别中,经营鳗线养殖型态较高,每分地总收益平均75.2058万元,经营幼鳗养殖型态较低平均43.0825万元/分地。总收益扣除总成本后,每分地净收益平均为25.6409万元,经营鳗线养殖型态净收益较高,平均每分地可获利32.5043万元,从事幼鳗养殖型态净收益平均7.7961万元/分地。整体而言,黑鳗养殖产业经营益本比为1.51较鲈鳗养殖低。两种养殖经营策略,以经营鳗线养殖型态益本比表现较佳,平均为1.63,经营幼鳗养殖型态益本比平均则为1.18。养殖经营生产力部分,黑鳗养殖产业经营生产力平均为0.49,生产力即每投入1元成本可获得0.49元的净收益,于不同经营策略中,鳗线养殖型态生产力表现较好,平均为0.61,经营幼鳗养殖型态生产力则较低,平均为0.18(表7及表8)。

综合上述,鲈鳗鳗线养殖型态业者,从放苗养殖至上市规格需3年以上养殖周期,长时间养殖周期容易因为人为或天然因素影响导致损失,需承担养殖风险比短周期养殖型态来的高。养殖活存率方面,由于台湾鲈鳗养殖经验不足,业者多处于尝试阶段,使鲈鳗鳗线养殖业者在生产过程活存率表现较不佳。鲈鳗鳗线养殖业者每分地所投入的生产成本是四种养殖策略中最高的,其中以饲料、人事及水电成本均高于其它三种养殖策略,原因与鲈鳗鳗线养殖周期较其它三种养殖策略长,使其在总成本投入相对较高。根据调查,部分养殖业者在投喂管理会依照过去日本鳗养殖的模式进行投喂,但鲈鳗不同于日本鳗为热带性鳗种,且相关生态习性皆不同于日本鳗,因此,按照日本鳗养殖投喂管理模式并不适用于鲈鳗养殖。再则鲈鳗鳗线放养初期育成率不高与鳗线习性有关,鲈鳗鳗线较其它鳗种更善于攀爬,若渔池墙壁含水量充足,鳗线便会攀逃导致损失,所以在鲈鳗鳗线养殖阶段,应加强池塘防逃设施。获利方面,鲈鳗鳗线养殖型态业者具较高放养密度,以本文为例,鲈鳗鳗线平均放养密度1.8463万尾/分地、活存率23.3%,估计约有4246尾成鱼可收成,再加上鲈鳗产品经济价值较高,使其提高单位生产收益。鲈鳗幼鳗养殖型态业者,采取放养幼鳗阶段,可节省从鳗线养殖至幼鳗的时间,且幼鳗阶段鱼体成长稳定,成长速度相对较快,除了可缩短养殖周期,也可具有较佳养殖活存率。成本投入部分,鲈鳗幼鳗养殖型态业者主要生产成本投入为鱼苗及饲料成本,幼鳗阶段鱼苗销售价格明显高于鳗线价格,因此,从事放养幼鳗阶段养殖业者,初期在鱼苗成本投入相对较高。然而,鲈鳗幼鳗养殖型态业者在益本比上略高于鳗线养殖型态业者,代表虽然初期放养单价较高的幼鳗,但却能藉由缩短养殖周期、提高活存率所产生的效益来弥补高鱼苗成本的支出。

黑鳗产品不同于鲈鳗,主要上市规格为2~5尾/公斤,从鳗线养殖至上市规格仅需1年左右养殖时间,幼鳗养至上市规格更缩短至8个月时间,养殖周期短相对承担养殖风险较低,资金回收率也快。台湾从事黑鳗养殖的业者,许多具有日本鳗养殖经验,且由于黑鳗产业链与日本鳗相仿,许多黑鳗养殖业者藉由过去养殖日本鳗经验进行管理,相较于鲈鳗有较佳养殖活存率。成本投入部分,黑鳗鳗线养殖业者主要生产成本投入为饲料及人事成本,每分地总成本投入较鲈鳗养殖低,原因为养殖周期较短,所以在每分地饲料、人事及水电成本上投入皆可降低支出。然而,在每公斤生产成本方面,黑鳗(296.1元/公斤)比鲈鳗(218.2元/公斤)生产成本高,与销售规格有关,黑鳗销售规格为2~5尾/公斤,代表每出售一公斤需2~5尾的鳗苗成本(鱼苗单价*活存率*尾数/公斤),鲈鳗上市规格为3尾斤,每公斤仅需0.625尾鳗苗成本,根据表5显示,黑鳗平均每公斤鱼苗成本82.0元/公斤、鲈鳗仅需17.0元/公斤,两者间差异导致黑鳗每公斤总生产成本高于鲈鳗。获利方面,黑鳗产品单价较鲈鳗产品略低,养殖一尾黑鳗所能获得的收益低于养殖一尾鲈鳗,导致在每分地各项获利表现略差。但黑鳗鳗线养殖型态业者益本比平均1.63,表示从事黑鳗鳗线养殖仍是具有利润。黑鳗幼鳗养殖型态业者,可节省从鳗线至幼鳗阶段养殖时间,相较于黑鳗鳗线养殖型态业者可减少3个月左右养殖时间,而幼鳗阶段鱼体成长较为稳定,因此,在养殖活存率表现较佳。整体而言,黑鳗幼鳗养殖型态为四种养殖策略中获利最低,原因与黑鳗幼鳗养殖型态业者在初期放养密度较低,使养殖水体及单位生产成本投入无法有效利用,导致经营效益较不佳,未来若从事黑鳗幼鳗养殖型态,可适时增加放养密度,提高单位产能及收益。据此,鲈鳗养殖益本比为1.97,但由于养殖周期长,平均一年益本比为0.66,黑鳗养殖周期为一年,平均益本比为1.51,相较之下养殖业者可依据养殖环境、养殖经验、资金准备率及预计回收年限,选择合适的养殖策略投资方式。

叁、台湾鲈鳗及黑鳗养殖的运销经济

渔产品运销是指将渔产品及其服务,由生产点至消费者,整体过程中所有相关活动的执行。运销活动大至可以分成两种,一是产品实体分配功能,包括集货、储存、加工、分级和运输;二是市场经济功能,包括交易、决价、信息、融资和风险规避,运销商则是完成运销活动中的重要角色。为使运销更具效率,运销过程通常会有以下职能,即集货、分级、加工、包装、运输、储藏及销售等,运销商将产品先从各养殖场“集货”,再将产品做“分级”,分级完再根据销售需求对产品做适当的“加工”,之后再进行“包装”工作,以利后续“运输”、“储藏”,最终将产品“销售”到消费者手上。而在运销过程中,运销制度、成本与技术改善,都是以增进运销效率,降低运销成本为主要目的。因此,调查产品运销商的运销成本与产业运销结构,可帮助了解运销环境与运销效率。为了解台湾养殖鳗鱼产业的运销结构与通路商运销成本及获利,本文利用运销经济学与统计学,分析台湾鲈鳗及黑鳗通路结构与影响通路商获利的关键。

为分析台湾鲈鳗及黑鳗运销通路分配比率,本文藉由田野问卷调查,资料收集后依据生产者、运销商的销售量与销售对象进行比率分配,计算出各阶段运销商的分配比率,在最终产品落入消费者阶段时合计为100%,即完成产品的流通。生产者部分,本文将受访养殖样本户销售重量加总,再依照各养殖业者不同的销售管道,计算各销售管道的销售量占全部销售量的比例。通路商阶段则包含经由贩运商、中间商、加工厂、大消费户、一般零售商、贸易商、渔市场等运销商,或出口或直接由消费者购买,为计算台湾各品种鳗鱼运销商的销售管道分配比率,需依运销商种类归类后依据各种运销商销售量分别加总后,再计算各销售管道的销售量占全部销售量的比例,得出该运销商种类的销售管道分配比率。

鲈鳗养殖业者在养成后主要销售对象分别为贩运商(46.42%)、出口商(21.87%)、消费者(16.98%)、一般零售商(9.57%)、加工厂(2.73%)、大消费户(2.43%),销售规格多为3尾/公斤,池边销售价格介于新台币400~1,000元/公斤,价格差异与销售对象有关。贩运商从生产者购买渔货后,主要销售至出口商(18.35%)、渔市场(18.35%)及一般零售商(9.72%)。一般零售商主要货源分别为渔市场(18.35%)、贩运商(9.72%)、生产者(9.57%)及加工厂(2.73%),主要销售对象为消费者。出口商货源有生产者(21.87%)及贩运商(18.35%)。另外,部分生产者有兼营餐厅或直接卖给消费者,比例约16.98%。整体而言,台湾鲈鳗生产后内销市场占59.78%、外销市场占40.22%,且外销以中国大陆为主要市场(图7)。

 QQ图片20210929161154.png

图7  2014年鲈鳗养殖产业运销通路结构图

    销售通路结构分析结果显示,黑鳗生产者养成后主要贩卖给贩运商(58.37%),其次为卖给加工厂(32.23%),另外分别有7.83%直接零售给消费者,或卖给一般零售商(1.57%)。贩运商主要通路为出口商(31.72%)及渔市场(23.79%),少部分比例卖给加工厂及一般零售商。加工厂原料来源以生产者为主(32.23%),少部分来自贩运商。一般零售商主要产品来源为渔市场(23.79%),少部分来自加工厂(3.89%)、贩运商(2.00%)及生产者(1.57%)。出口来源为贩运商(31.72%)及加工厂(28.20%),贩运商供给出口的产品路径有两种,由出口业者自行委托加工,或者由贩运商自行委托加工后以加工成品型式贩卖给出口业者。整体而言,台湾黑鳗的产销通路约59.92%出口,内销比例约占40.08%(图8)。主要销售规格为4尾/公斤至1尾/公斤,2014年生产者销售价格介于新台币350~500元/公斤。

QQ图片20210929161223.png 

图8  2014年黑鳗养殖产业运销通路结构图

    综合上述,生产者于鳗鱼收成后,主要仍交由贩运商进行销售,比例约5成,部分业者具有终端通路,销售效益便会显著提升。台湾鲈鳗的内、外销比例约6:4,出口国家以中国大陆为主;黑鳗内、外销比例约4:6,出口国家以韩国、日本为主,两者的产品销售规格及型态差异大,外销市场也有明显差异。

运销过程中,运销制度、成本与技术改善,都是以增进运销效率,降低运销成本为主要目的。本文针对不同的鳗鱼种类及其运销业者进行运销成本及获利进行分析。黑鳗养殖产业通路商的生产效益分析,贩运商平均每百公斤原料成本为4.86万元(83.17%)、人事成本2329元(3.99%)、材料成本400元(0.68%)、运输成本1130元(1.93%)、水电成本3150元(5.39%)、杂支成本1000元(1.71%)、损耗成本1823元(3.12%),平均每百公斤销售价格6.76万元、净收益9168元、净利润率13.56%、益本比1.16。零售商平均每百公斤原料成本为8.4727万元(85.24%)、人事成本5723元(5.76%)、材料成本3000元(3.02%)、运输成本1800元(1.81%)、水电成本2583元(2.60%)、损耗成本1560元(1.57%),平均每百公斤销售价格13.8万元、净收益3.8608万元、净利润率27.98%、益本比1.39。加工厂平均每百公斤原料成本为7.2727万元(82.31%)、人事成本661元(0.75%)、材料成本1.0068万元(11.39%)、运输成本495元(0.56%)、水电成本1670元(1.89%)、杂支2479元(2.81%)、损耗成本260元(0.29%),平均每百公斤销售价格11万元、净收益2.164万元、净利润率19.67%、益本比1.24(表9)。

表9  2014年台湾鳗鱼运销种类别经营型态别获利分析

 QQ图片20210929161313.png

单位:新台币/百公斤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注:

①销售价格为每百公斤平均销售价。

②原料成本系考虑加工成本与步留率(约为65~70%)。

③损耗为运送过程中鱼体重量所产生的损失。

④杂支费用包含油料、邮电、交际费,某些通路商认为费用极低,所以显示为0。

⑤净利润率=[销售价格-总运销(生产)成本]÷销售价格。

⑥益本比=销售价格/总运销(生产)成本。

⑦有效样本数:黑鳗6间、鲈鳗9间。

鲈鳗通路商的生产效益分析,贩运商平均每百公斤原料成本为4.9333万元(86.69%)、人事成本1837元(3.28%)、材料成本344元(0.42%)、运输成本1253元(2.14%)、水电成本2736元(3.62%)、杂支成本1007元(1.34%)、损耗成本1543元(2.51%),平均每百公斤销售价格6.2667万元、净收益4615元、净利润率7.36%、益本比1.08。零售商平均每百公斤原料成本为4万元(82.31%)、人事成本3646元(7.51%)、材料成本337元(0.69%)、运输成本651元(1.32%)、水电成本462元(0.94%)、杂支3391元(6.94%)、损耗成本133元(0.28%),平均每百公斤销售价格6.1万元、净收益1.238万元、净利润率20.30%、益本比1.25(表9)。

通路商效益分析结果,包括贩运商、零售商及加工厂等,无论黑鳗或鲈鳗皆以零售商的获利最佳,黑鳗的零售商益本比高(1.39)于鲈鳗零售商(1.25),整体而言,不论由益本比或净利润率来看,所有鳗种的运销通路均有盈利,显示台湾鳗鱼产业通路各阶段均有获利。

而在现代运销系统中,建立合理的报酬分配亦是运销的功能之一,在黑鳗及鲈鳗产销过程中,本文调查通路商样本户原料来源皆为养殖户,消费者从贩运商、加工厂及零售商购买渔货后,养殖生产者可分配所得比率分别为63.02%、36.36%及28.99%;鲈鳗在产销系统中渔民所得比率较黑鳗高,若以贩运商及零售商为销售通路,渔民在销售价格所得比率分别为75.00%和65.57%,运销费用比例则分别占25.00%及34.43%(表10)。

表10  2014年台湾鳗鱼种类别经营型态别运销分配比率分析

QQ图片20210929161351.png

 单位:元/百公斤公里                  资料来源:本研究整理

据此,台湾鳗鱼养殖业者主要仍透过贩运商销售产品,且随着科技进步,信息透明化,许多销售管道应运而生,使生产者与运销商销售管道增加,但台湾目前鲈鳗及黑鳗碍于鱼苗来源及养殖技术,产能不稳定,销售量及市场能见度无法提升。在各运销商及鳗种的损耗成本的分析中,鲈鳗与黑鳗在运输中的损耗率相较日本鳗高,因此,异种鳗运销技术效率可以再改善,以保障产品质量稳定,降低耗损率。另外,原料成本在各鳗种中均占总运销成本80%以上,若能有效降低其原料成本(例如产销合作),将可改善运销获利水平。消费者支付价款中,不同鳗种间平均渔民分得比率与运销成本比率呈负相关,当运销成本提高时,渔民所得比率相对下降,虽渔民分得比率不能作为运销效率的评估,但可以透过持续性调查再行逐年间的比较,了解运销市场结构的变化。台湾鲈鳗多以活鳗方式销售,内、外销比例约6:4,出口国家以中国大陆为主;黑鳗则以活鳗或调制鳗方式进行销售,内、外销比例约4:6,出口国家以韩国、日本为主,两者的产品销售规格及型态差异大,外销市场也明显不同。以往外销为台湾鳗鱼主要销售通路,但日本鳗外销集中在日本市场,近年来日本岛内消费量成长趋缓,且台湾日本鳗鱼养殖产量锐减,未来,台湾鳗鱼养殖或许可以考虑开发更多养殖品种、多元商品型态、提升运销技术效率、拓展外销市场,产业方可永续经营。

肆、台湾鲈鳗与黑鳗养殖产业发展策略分析

台湾鳗鱼养殖产业因日本鳗苗野生资源量减少,影响鳗鱼养殖产业,为弥补产业缺口,鲈鳗与黑鳗养殖在台湾逐渐兴起。由于台湾鲈鳗与黑鳗养殖产业发展时间短,因此本文针对鲈鳗及黑鳗产业现况与产销经济进行全面性调查与分析,再利用SWOT策略规划分析法,探讨台湾鲈鳗与黑鳗的养殖环境与产业竞争力(表11)。最终,藉由问卷访查、文献回顾、专家意见及生产经济分析,整合台湾鲈鳗与黑鳗养殖产业的内部优、劣势及外部机会和威胁,并针对台湾鲈鳗与黑鳗养殖产业研拟短期及长期发展策略,提供养殖业者与渔政机关参考。

表11  台湾鲈鳗与黑鳗养殖产业SWOT分析

 QQ图片20210929161513.png

一、内部环境分析

(一)优势因素(Strengths)

1、台湾鳗鱼养殖经验丰富

台湾养殖渔业历史悠久,且台湾鳗鱼养殖从1923年发展至今长达九十多年历史,在中国大陆投入日本鳗养殖之前,台湾鳗鱼养殖及出口产量曾高居世界第一。养殖渔业长年来在产、官、学、研各界努力下,累积许多养殖技术及经验,因此,台湾可藉由既存养殖技术,降低新兴物种养殖在技术门坎上的投入,以更快达到商业化的生产规模。

2、台湾鳗鱼加工技术优良

日本鳗商品以加工制成蒲烧及白烧为大宗,而在台湾鳗鱼养殖产业发展过程,鳗鱼加工产业也随的兴盛。近年来台湾日本鳗产量萎缩,蒲烧鳗均被中国大陆所取代,但台湾仍保有鳗鱼加工相关技术。自鲈鳗与黑鳗养殖产业在台湾兴起后,产、官、学不断投入鲈鳗与黑鳗营养及加工品的研发,以期发挥台湾既有的鳗鱼加工技术,让产品多元化,提升鳗鱼产品附加价值。

3、台湾养殖周边产业齐全

台湾鳗鱼周边产业发展健全,鳗鱼养殖具有完备的上、中、下游各项产业,任何与养殖相关软、硬件及材料,皆有在地供货商。养殖周边产业不齐全,往往容易因为生产过程中的软、硬件无法及时到位而错失良机,因此,台湾鲈鳗与黑鳗养殖产业发展具有完善的周边支持。

4、商品型态多元化

台湾日本鳗养殖商品较为单一化,主要以活鳗及蒲烧鳗为主,而目前台湾鲈鳗与黑鳗养殖商品除活鳗及蒲烧鳗外,有业者为满足市场需求,开发真空调理包、环切真空包及鳗鱼萃取液等(图9),多元化产品提供消费者有更多的选择性。

QQ图片20210929171042.pngQQ图片20210929171209.png 

图9  黑鳗及鲈鳗产品型态多样化。(a)黑鳗蒲烧、(b)黑鳗蒲烧、(c)黑鳗蒲烧、(d)鲈鳗萃取液、(e)鲈鳗加工料理包。

5、贴近中国大陆消费市场

中国大陆鳗鱼年产量可达21万吨,而出口量约5万吨,因此,有15万吨以上的内需市场量(中国渔业统计年鉴,2014)。台湾相较于其它鳗鱼生产国,除技术上优势,且地理位置邻近中国大陆,具有贴近消费市场的地理优势,可缩短运输时间,目前台湾鲈鳗与黑鳗养殖产品可透过活鱼运搬船方式,降低运销成本。未来鲈鳗与黑鳗养殖活存率如能提升,生产成本势必能再降低,让台湾鲈鳗与黑鳗在中国大陆更具有竞争优势。

6、台湾产品认验证及检验制度完善

随着经济水平提升,消费者对于健康饮食观念逐渐提升,所以在选用食材相当注重食品安全。近年来台湾针对水产养殖及水产加工建立了一系列水产食品安全相关认证制度,包括IS22000、水产品产销履历、TGAP及HACCP等,并且限制水产品用药,防止养殖业者在生产过程中添加有害人体健康相关药物,藉由多重检验及认证,确保台湾养殖水产品消费安全。

(二)劣势因素(Weaknesses)

1、鳗苗需仰赖岛外进口

台湾目前主要捞捕的鳗苗以日本鳗为大宗,鲈鳗与黑鳗苗虽全年皆可捕获,但数量不足以提供岛内养殖所需,因此,要进行异种鳗商业化养殖,鳗苗来源必需经由岛外进口,尤其黑鳗鳗苗几乎仰赖进口。目前鲈鳗与黑鳗鳗苗来源国家包括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等,这些供应国对于鳗苗出口均有相关法令限制,虽然鳗苗进口商可透过不同管道进口鳗苗,但以产业永续经营的目标,绝非长久之计。

2、台湾鲈鳗与黑鳗养殖经验技术不足

台湾虽拥有数十年日本鳗养殖经验,但鲈鳗与黑鳗不同于日本鳗,为热带性鳗种,不同鳗鱼种类其生物习性及养殖管理均有差异,若完全仿照日本鳗的养殖管理模式,往往会产生养殖物种生产技术相关问题。目前台湾鲈鳗与黑鳗养殖产业尚属于产业的草创期,鲈鳗(33.9%)与黑鳗(45.4%)养殖平均活存率皆低于日本鳗养殖平均8成以上育成率,因此,鲈鳗与黑鳗养殖经验及技术还需投入更多的研究,以建立鲈鳗与黑鳗养殖经营管理相关技术。

3、鲈鳗与黑鳗养殖周期长,风险高

日本鳗在台湾养殖周期仅需8个月左右时间,而鲈鳗养殖至3台斤/尾以上需3年时间;黑鳗养殖至2~5尾/公斤规格则需1年左右,养殖周期的增加,除资金压力外,生产过程中包括人为及天候等不确定因素,都有可能一夕间血本无归,且市场需求量及价格随时在波动,长时间下商品池边价格不稳定,有可能今年价格好养殖业者大量放苗,三年后上市,产品价格不如预期。所以鲈鳗与黑鳗养殖容易因养殖周期过长,增加经营上的风险。

4、台湾水土资源不足,鲈鳗与黑鳗养殖规模小

台湾地狭人稠,且淡水资源不足,根据“渔业署”统计资料,目前台湾水产养殖总面积约为4.4万公顷,养殖业者多采小农经济方式经营,生产规模不足,再加上生产成本高,在小规模经营型态下,无法发挥经济规模效应。目前台湾鲈鳗与黑鳗养殖也多属家庭式养殖的小农经济,真正以企业型态经营的仅2~3家,规模不足、产能过低,也导致生产成本无法降低,往往成为价格接受者,无法具有议价能力。

5、内销市场产品透明度不够

鲈鳗与黑鳗养殖在台湾属新兴产业,黑鳗主要作为日本鳗的替代性产品,鲈鳗则是2009年以后才开放,多数养殖业者刚投入该项产业,并无营销通路,而运贩商又因产能不足,市场推广能力受限,所以导致消费者知道产品而无购买管道。虽然有业者透过实体通路或电子商务等方式进行销售,但能见度始终不足,消费者无处选购,内销市场停滞不前。

6、外销市场通路不足

目前台湾鲈鳗与黑鳗的外销市场以中国大陆及日本为主,鲈鳗主要透过活鱼运搬船方式运送;黑鳗则与日本鳗销售通路雷同。市场单一化,往往会因进口国的经济或政治影响而受阻,因此,未来异种鳗产量若提升,势必需要开拓潜在市场,降低市场单一化的影响。

二、外部环境分析

(一)机会因素(Opportunities)

1、日本鳗列入濒危保育

近年来日本鳗野生资源量大幅下降,IUCN自2013年7月开始针对日本鳗资源量进行评估,并于2014年6月12日将日本鳗列入濒危物种名单,未来日本鳗极有可能列入CITES附录中,以保护日益减少的日本鳗资源。倘若日本鳗列入CITES附录中,最大冲击既为日本鳗生产国及消费国,为弥补日本鳗的产销市场,其它鳗鱼的生产,将可替代日本鳗相关产业链,以维系偌大的鳗鱼消费需求,是危机亦是产业的转机。

2、中国大陆及韩国具消费市场潜力

中国大陆是目前最大生产国及消费国,且鲈鳗在中国大陆又有高级食材的消费观感,虽然近两年来因政策及经济略微下滑而影响消费能力,但随着中国大陆消费习性及生活水平提升,内地将是台湾鳗鱼养殖产业需积极开发的潜力市场。而韩国过去虽是鳗鱼生产国,但近年来岛内需求量递增,导致韩国从鳗鱼出口国转变为进口国,因此,具有市场开发潜力。

3、黑鳗与日本鳗互为替代性产品

黑鳗经加工蒲烧后,口感及风味近似蒲烧日本鳗,且价格又比日本鳗鱼便宜,于日本消费市场接受度并不逊于日本鳗,在既有饮食文化条件下,经济条件较佳的消费者购买日本鳗,经济条件略低的消费者亦可选择价格较为低廉的黑鳗,在产品性质雷同但价格差异甚大的情况下,黑鳗具有高度的替代性,满足消费者食材及经济上的需求。

(二)威胁因素(Threats)

1、中国大陆鲈鳗与黑鳗养殖技术纯熟

中国大陆投入异种鳗养殖产业历史悠久,包括日本鳗、欧洲鳗及美洲鳗等养殖技术已非常纯熟,黑鳗及鲈鳗虽然养殖规模不如上述品种,但2005年从菲律宾引进鳗苗养殖至今已累积相当多的经验与技术。未来,如果中国大陆积极投入鲈鳗及黑鳗养殖产业,再藉由其广大且多样的水土资源,利用适宜环境选择适当的种类进行养殖,以其偌大的资源及产业规模投入的力度,势必冲击台湾鲈鳗与黑鳗养殖产业。

2、国际间异种鳗生产竞争

除中国大陆之外,鉴于日本鳗苗天然资源的不确定性,日本及韩国也积极投入其它鳗的养殖产业,以弥补其消费市场。目前日本及韩国皆有引进黑鳗进行养殖,除了引进岛内养殖之外,日本及韩国均有在印度尼西亚设置黑鳗养殖及加工厂,并已经陆续供应其岛内市场,菲律宾官方也积极投入该国鳗鱼养殖产业,台湾若无法加快脚步,待其它国家掌握鳗苗来源且站稳主要消费市场后,台湾鲈鳗与黑鳗养殖产业在量能不足情况下,外销市场势必边缘化。

3、气候变迁冲击养殖环境

在全球暖化的影响下,极端气候所引起的天然灾害会日益增加,且规模及强度也会与日遽增,而养殖渔业地处开放环境,受到气象事件影响甚巨,随着暖化效应的不可逆,养殖风险更甚,因此,产、官、学、研应积极投入研拟养殖渔业防灾之法,以期防范未然。

三、台湾鲈鳗与黑鳗养殖产业发展策略

(一)SO:Maxi-Maxi策略

1、短期策略:善用台湾养殖经验及加工技术,提升产能及市场占有率

善用台湾多年鳗鱼养殖经验,克服目前鲈鳗与黑鳗养殖活存率偏低问题,并建立鲈鳗与黑鳗养殖管理技术,提升产能。再结合台湾既有的加工技术,依据不同市场需求,开创多元化产品,提升鲈鳗与黑鳗产品优势,取得市场占有率。

2、长期策略:建立台湾品牌效应,拓展国际消费市场

建立台湾鲈鳗与黑鳗产品的自有品牌,利用品牌效应使台湾鲈鳗和黑鳗产品与其它同构型产品区隔,提供消费者识别选择产品。品牌建立也有利于产品宣传,透过重点且简单集中的宣传方式,使消费者熟悉产品并产生深刻印象,激发购买意愿,用以拓展国际消费市场。

(二)ST:Maxi-Mini策略

1、短期策略:落实水产品认验证制度,提升出口竞争力

目前岛内、外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所以台湾在水产品各项检验应更加审慎,加强养殖过程中水产品用药管制,避免产品加工过程中添加不当的化学药剂,确保产品食用安全性,提升产品信赖度,以期提高台湾鲈鳗与黑鳗产品出口竞争力。

2、长期策略:积极参与国际鳗鱼养殖技术交流,提升台湾鳗鱼养殖国际竞争力

中国大陆鲈鳗与黑鳗养殖技术纯熟,再加上日本及韩国也纷纷投入鲈鳗与黑鳗养殖。台湾应积极与其它国家鲈鳗与黑鳗养殖进行技术及信息交流,以借镜各国家养殖技术与经验,提升台湾鲈鳗与黑鳗养殖技术,增加台湾鲈鳗与黑鳗养殖产业国际竞争力。

(三)WO:Mini-Maxi策略

1、短期策略:加强产销合作社功能,建立异种鳗交流信息平台

台湾鲈鳗与黑鳗养殖属新兴产业,许多业者初投入该项产业,并无销售通路,再加上岛内鲈鳗与黑鳗养殖产业信息不活络。然而,台湾具有良好的产销合作社组织规范,因此,强化并藉由产销合作,协助养殖业者销售鲈鳗与黑鳗,避免少数运贩商掌握销售价格,并建立鲈鳗与黑鳗信息平台,活络产业信息交流。

2、长期策略:开发多元养殖种类,适时调节市场需求

台湾目前除发展鲈鳗与黑鳗养殖外,亦可开发多元鳗鱼种类养殖技术,如美洲鳗(A. rostrata)、澳洲宽鳍鳗(A. australis)、莫桑比克鳗(A. mossambica)等,因各鳗种间具有替代关系,可针对市场需求变化作适时调节。藉此能避免单一物种产业受限而影响台湾养殖竞争力,未来日本鳗如列入保育,影响台湾日本鳗的养殖产量及贸易量,台湾鳗鱼养殖产业方能未雨绸缪。

(四)WT:Mini-Mini策略

1、短期策略:积极进行市场营销,提升台湾岛内消费需求

台湾鲈鳗与黑鳗养殖产业发展初期多依赖岛外市场,对于台湾内销市场的鲈鳗与黑鳗产品透明度不够,消费者不知从何购买,导致当外销市场受阻时,内销市场无法适时弥补。因此,台湾应积极进行岛内市场营销,开通销售管道,并透过营销策略,加强岛内消费者对鲈鳗与黑鳗产品的认知,提升台湾岛内消费需求。

2、长期策略:透过国际互助协议,稳定岛内鳗苗来源

日本与中国大陆透过国际间关系签属日本鳗仔稚鱼交易契约,稳定鳗苗来源,且促使养鳗业者与当地鳗苗生产者直接连结,降低鳗苗交易价格。台湾可仿效中国大陆及日本,与主要鲈鳗与黑鳗来源国,菲律宾及印度尼西亚,利用国际协会的关系订定国际鳗苗供应相关协议,以稳定台湾岛内鲈鳗与黑鳗养殖鳗苗来源。

伍、结语

鳗鱼养殖是台湾养殖渔业的重点产业,历经数十年,鳗鱼产业所建立的产业链完整且健全,但碍于日本鳗苗资源量下滑,日本鳗鱼养殖产业已陷入瓶颈,产量从数万吨降至2千吨。台湾鳗鱼产业一向以日本鳗外销日本为主,然而,鳗鱼属于国际性消费鱼种,有各式品种鳗鱼产品流通于世界各地。台湾早期除日本鳗外,曾尝试美洲鳗及欧洲鳗养殖,但外销通路品种单一及市场单一,且美洲鳗与欧洲鳗于台湾养殖活存率偏低,因此,养殖业者还是选择育成率好、经济价值高的日本鳗,放弃其它鳗种养殖。中国大陆近二十年极力发展养殖渔业,鳗鱼养殖品种也多元,除日本鳗外的其它鳗鱼养殖技术已远远超越台湾,且大陆具有广大内需市场,各种鳗鱼及规格均有消费族群,不需仰赖外销市场。而今,日本鳗苗捞捕资源每况愈下,每年台湾日本鳗苗捞捕量远低于鳗鱼生产者放养需求,且未来日本鳗极有可能列入CITES,对于以日本鳗养殖及外销为主的台湾,势必造成更大的产业冲击。日本鳗的问题是危机也是转机,台湾鳗鱼养殖若要永续,应尝试多样化鳗鱼品种养殖,开发国际潜在市场,并且扩大内需市场。以韩国为例,过去韩国养殖鳗鱼产业与台湾相似,均以外销为主,但近年来,韩国积极拓展鳗鱼内需市场,鳗鱼饮食文化改变,让韩国鳗鱼养殖转以内销为主,且供不应求,每年还需仰赖进口。养殖渔业发展往往需由内需市场为后盾,再行开发外销市场,才不会因国际经济、技术及政治因素冲击产业。因此,台湾鳗鱼内需市场开发,应与多元养殖品种技术研发双管齐下,台湾鳗鱼产业方能永续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