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上十堰推出"小车间支撑大扶贫"报道① 竹藤编"编"出大产业
2018-08-14 17:26:33   来源:湖北网台   评论:0 点击:


近几年来,我市加大产业扶贫推进力度,特别是扶贫车间的产业扶贫模式取得显著成效。郧西县的竹藤编项目、郧阳区的香菇小镇项目、丹江口市的丁家营鑫德服装厂、房县青峰镇的服装产品和鞋业加工等,各地把扶贫车间、家庭作坊、产业基地建到田间地头、乡镇和村组、扶贫安置小区,延伸到贫困群众家门口。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市共有181家企业(合作社)开办扶贫车间235个,带动就业2.1万余人,其中贫困人口1.14万人。今日起,云上十堰陆续推出 “小车间支撑大扶贫”系列报道,一起看看“小车间”带来的大变化。

 d95b4cf7bba2480151726ff7980c61ac.jpeg

农民编织藤椅

家住郧西县土门镇上坪村12组的村民王永保怎么也没想到,快60岁了还能在家门口学得一门竹藤编手艺,并靠此挣钱生活。跟他一样,在家门口靠竹藤编手艺挣钱的村民已有上百人。

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的,是郧西县国华竹藤编扶贫车间老板黄国华夫妻。他们表示,将想方设法把郧西县的竹藤编产业做大做强,计划3年内产值达到5000万元,带动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

来了大订单 老板带头干

从7月中旬开始,为了确保能按时交付一批大订单,在郧西县土门镇关帝庙村扶贫车间,黄国华夫妻每天起早贪黑,带领上百名农民赶制藤编家具。

黄国华夫妻带头干,很多时候,黄国华在厂里当焊工师傅。在弧光四射中,一个个牢固的藤编家具骨架在他手中成形,送入编织车间。

你看我,这样编。”在编织车间,黄国华的妻子秦道娥除了不停地指导新手编织,自己也动手参与编织,双手灵活而麻利,不到半天功夫,一个藤编衣篮就基本完工。

最近接了一个16000件的藤椅大单,8月份要交货,人手少,赶不出活,我们着急呀,不带头干咋行呢?”黄国华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藤编行业。

家门口打工 农民干劲足

大订单来了,前来打工的农民干劲十足。因为他们加班干活可以挣得更多的工钱。

在扶贫车间的一角,一根根长长的竹篾片在石辉应手里翻飞起舞,不一会儿,一个筛子就基本编好。石辉应今年68岁,做了32年篾匠,如今是国华扶贫车间的“技术指导”,带了3个老伙计一起干。“买竹子,手工剖开、编织,一天能编两个,卖120元,成本只要五六元。”石辉应说。

在这个扶贫车间,除了竹编,更多的是藤编。家住关帝庙村的蒋金贵今年52岁,以前在外地打工。由于左腿受伤干不了重活,两个月前,他来到这个扶贫车间学藤编,如今已成熟练工,每天可挣六七十元。对此,他表示满意:“在家门口打工,月收入一两千元,比起外出打工强多了。”

家住郧西县土门镇上坪村12组的村民王永保,刚从外地打工回来,一听说镇上开办了扶贫车间,就前去打工。他笑着说:“我是快60岁的人了,真不想在外打工。我要把手艺练好,在家门口挣钱。”

竹藤编市场大 增收有希望

从在河北廊坊开厂到回乡办扶贫车间,黄国华夫妻已在藤编家具市场打拼了8年。

黄国华坚信,藤编家具市场很大,不仅国内供不应求,欧洲也十分俏销。这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由于没有充足的劳动力,国外订单来了,黄国华往往因担心不能按时交货而不敢接单,只能拱手将订单让给别人。

黄国华夫妻决心将竹藤编产业做大做强。去年12月,在当地优惠政策的支持下,黄国华夫妻在土门镇开办藤编专业合作社,从事竹藤编织座椅、沙发、茶几、吊篮、秋千等手工产品技术培训、加工销售。计划两年内在全县建设竹藤编扶贫车间100个,带动贫困户5000户以上参与竹藤编产业,每户平均年增收2万元以上。2018年拟完成定向加工产品72万件,培训竹藤编织熟练技术农民3000人以上,力争带动2500名贫困群众参与竹藤编产业发展增收。

目前,该扶贫车间已为周边乡镇培训竹藤编骨干技术人员200名,在全县10余个乡镇(场、区)组织开展竹藤编技术培训,共培训1500人次,新建竹藤编扶贫车间63个,完成定向加工产品11万件,带动1000余贫困户通过产品编织,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如今,在关帝庙村,看不到闲人。“村民学会技术,就在家里干,产品由我们统一回收。”黄国华说,“产品卖到云南、天津以及西安等地,现在我手里的订单有5000多万元。”

 

分享到: